京都,玉关城被攻破的消息彼时已经传到了这里。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足,总之没有人不知道玉关城被攻破的事情。
短短的十多日内,这个消息在大桑国传遍了。
一时间人人自危起来,玉关城都被攻破了,距离攻破其他的城还能远吗?
并不是他们太过于悲观,而是这些年来官府的腐败,老百姓们都看在眼里。
靠着这样的官府,这仗能赢吗?
想到彪悍的蛮族人,尤其是青省的老百姓简直是欲哭无泪。
刚经过了大灾还没堪堪喘口气,结果又将面临着又一灾难。
逃又能逃到哪里去?只希望官府赶紧再派兵过来,支援前方的将士们能够把蛮军赶出边陲外。
彼时朝堂上文武百官都垂首不发一言的看着龙椅上的皇帝。
边陲的情况早在几日前八百里加急送了回来。
只是经过这么多日的讨论,还是没有讨论出个结果来。
这些年的重文轻武,京都的武将统共就那么几位,已经派出去两位,剩下的两位都有着重大职责,不能够轻易的派遣出去,至于其他省府的武将那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还有就是兵力上也有着不足,这些年朝廷上不重视每年的兵役都在递减中。
如今能够调出来的兵力不足二十万,对于一个统治了这方土地几百年的国家来说,这兵力着实有些太少了。
要知道常年蜗居在边陲外苦寒之地的蛮族,这次挥军南下带都带了二十万人马。
而他们泱泱大国竟然在急等用兵时调不出来二十万大军,说出来真是讽刺。
“众爱卿哑巴了,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能拿出好的计策吗?”当今皇帝坐在龙椅上一脸不悦的看着朝下的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们忍不住的缩缩脖子。
还能怎么办?赶紧发兵呀,百官们在心里暗自腹诽着。
“秦太师,你说呢?”皇帝把目光对准了站在最前列的秦太师。
秦太师略做沉思后上前一步站在朝堂中,躬身对着皇帝奏道:“皇上,老臣以为此危机唯有温大将军出马。”
文武百官:……
“可大将军如今已老迈,如何带兵打仗,难道我大桑国真的没人了,需要一个耋耄之年的老人出马”
兵部尚书孟冬并不同意情秦太师的这个办法,当听到秦太师这么说时就忍不住的站了出来。
这到底是安的什么心?大将军如今这个年龄哪里又能带兵?
这种时候倒是想起了温大将军,不是恨不得温家死绝吗?这是想要压榨温家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
一时间孟冬的心里想了很多,打心底里鄙视秦太师这种人。
“孟大人此话差矣,温大将军虽是耋耄之年,可他却不是一般的老人,他是经验丰富,带兵几十年的老将军,对打仗有着独到的见解,最重要的是对蛮军的威慑力是任何一位将军都办不到的。”秦太师眯紧了不大的双眸说道。
“我赞同太师大人的话,这种情况必温大将军出马不可。”太师一系的一位大人出列说道。
“太师的话虽然有道理,可有一点大家或许忽略了,去往边陲之路可不是一两日就能到的,大将军如今的身体能够承受着行军之苦吗?”童少傅也站出列说道。
童少傅的这一席话,让太师一系的几位大人闭上了嘴巴。
这件事情他们确实没有考虑,若真是带着大军到了边陲,老将军不敌路上的艰苦而病倒,老将军此去就失去了意义。
太师一笑,重新向着龙椅上的皇上一拜,“皇上,温大将军虽然是耋耄之年,但他还有个孙子温故,这几个月来大将军不是一直亲自带着孙子学习带兵打仗的事宜吗?”说到这里秦太师停顿了下,眼神中闪现着晦暗不明的光泽。
“想必这段时间应该是学有所成,老臣提议,由温大将军坐镇,温故辅助带领大军支援边陲,相信有温家军出马一定能够把蛮军赶出我大桑国,扬我桑国国威。”
“皇上太师此言不妥,这温故年纪尚轻且身体孱弱,虽经过大将军这几个月的细心调教,但也只是纸上谈兵,带兵打仗不是儿戏。”
一只垂首不语的庆王爷出列说道,这秦太师是不安好心啊。
秦太师:“庆王爷,此话差矣,温故以前是身体孱弱,这次回来明显好了很多,与正常的年轻人几乎无二般。
还有他虽年轻但骨子里流的是温家的血,想当年温大将军初入战场的时候比温故的年龄还要小上几岁,别忘了将门无犬子,温故从小就浸淫在这种氛围内,想必对于兵法以及打仗各方面应该早已经了然于胸才是,庆王爷这是杞人忧天。”
“好了,不要争了。”皇帝扫视着朝下的文武百官,脸上的不悦非常明显。
让说的时候不说这回倒是争的厉害!
“朕觉得太师的话说的有理,将门无犬子,温故从小是在将军府长大的,虽因病中途离开几年,但该学的也都学的差不多了,身体也已经好了不少,带兵打仗应该也不是问题,再加上有老将军坐镇,想必应该能够很好的震慑蛮族。”
“皇上……”
庆王爷还想再说什么事被皇上打断了。
“庆王爷不必多言,朕心意已决。”皇帝冷眼看着庆王爷,心里对庆王爷的不满越来越多。
这庆王爷似乎对温家也太照顾了,儿子也和温故走的太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