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孙立恩的治疗组完成了三天巡诊,云鹤的疫情正在迅速得到控制和好转。
22日一天,全湘北省一共新增630例确诊患者,其中云鹤541例。而当天云鹤出院人数为965例——出院人数几乎已经超过了新增确诊的一倍。
而比起湘北省的快速好转更令人激动的是,全国新增的确诊人数已经下降到了18例,全国21个省级行政区报告0新增患者。
全面获取抗疫胜利已经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确确实实能够被看到的,正在到来的现状。
三天巡诊,让整个医疗队的医生们都累得够呛,但大家仍然心气很高。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的工作切实帮助了很多之前难以获得医疗服务的患者,并且帮助他们解除了病痛。
往常在综合诊断中心里的时候,最难的总是搞到正确的诊断。但这个“难”,难的是医生们。一个病例往往需要大家三番五次的开会讨论,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检查之后,才能得出一个大概的方向和结论。平均算下来,综合诊断中心确诊一名患者大概需要三到五天的时间。
孙立恩的表现比大家都好,但一两天的来回折腾也是免不了的。有些时候,综合诊断中心的医生们自己心里没底,甚至连个怀疑方向都找不到的时候,就会请孙立恩来会诊。可孙立恩也不是神仙,每请十次会诊,就得有个一两次连孙主任都搞不清楚的情况出现。
更麻烦的是,在全组医生绞尽脑汁搞定了诊断之后,却没有什么可行的治疗手段。
每一次诊断就像是医生们和患者正在小心翼翼的开盲盒,而这个盲盒打开之后,出现的结果却往往不是开盲盒的医生以及患者们所能接受的。
光以121种罕见病名录为例,其中有治愈方法的寥寥无几,能缓解的也为数不多。一大部分的疾病都有减缓进展的治疗方案,但往往用药困难且价格极高。还有一小部分的罕见病几乎没有任何治疗方案——医生们除了尽量安慰家属以外,几乎什么都做不了。
在综合诊断中心工作,成就感和失落往往如影随形。而且成就感的持续时间短到几乎是转瞬即逝的地步——盲盒一开出来的瞬间就知道这病没得治,能有成就感就算不错了。
并不是每一个患者都像孙立恩综合征(aqp4蛋白表达不足)患者一样,至少有一个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完全缓解的治疗方案。
综合诊断中心目前的运营策略是维持现有人手,然后广泛和其他国内医学院以及高校合作。没办法,只靠综合诊断中心,把两个科室的这些人和未来二十年所有招聘来的医生们都砸到罕见病的深潭里,可能连个水花都溅不起来。
只有尽量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资源,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人类才有可能在这场和罕见病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就像是现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一样。
巡诊过程中,来自综合诊断中心的医生们大多都感觉到了一种名为“幸福”的情感。患者症状清楚,诊断明确,指征稳定且对治疗反应不错。尤其是在之后巡诊的时候,接连接到之前患者的治疗反应——这种时候的幸福感就更加明确一点。
而孙立恩的幸福感则被一条反馈削弱了很多。
“丁辉国已经高烧两天了。”电话那头的宋文说道,“今天下午,胃肠外科紧急给他做了手术。结肠次全切术加回肠末端造口术。”
“已经做到手术了?”孙立恩一愣,“之前没上激素?”
从高烧两天到紧急手术,不难推测出丁辉国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恐怕仍然是克罗恩病,而非结核。说白了,这就是前怕狼后怕虎。以为自己选择的是对患者而言风险最低的治疗方案,结果反而没能及时通过激进的免疫抑制治疗,阻止克罗恩病的进展。
“这次的方案选择没有问题,患者情况复杂,而且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宋文安慰道,“如果是在四院,搞出这种事情我少不得要批你一顿。但这次情况特殊,我觉得你和其他医生们的判断并不能算错。”
孙立恩苦笑两声,“听了院长的话,我这心里可真是……完全没有舒服一点。”
“不舒服就对了。”宋文在电话那头笑了两声,“毕竟后果不好,所以把它当成一个教训吧。”
如果孙立恩当时直接决定对患者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但丁辉国实际上患有肠结核,那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
失去免疫系统抑制之后,他的炎症症状可能会开始迅速好转。并且在短时间内就达到出院标准。但出院后大约一到两周,丁辉国就会开始出现严重感染症状,并且在短期内陷入脓毒症等更加严重的地步。
到时候可就不是切一段肠子,然后下半辈子都在肚皮上挂个粪袋这么简单的事儿了。他得马上接受全身抗感染治疗,然后上各种生命支持仪器——而北湖医院的icu里现在可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
鬼知道等北湖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医生们苦哈哈的把一个icu床位搬到留观室之后,丁辉国还有多少能活下来的概率。
生死之间,容不得冒进。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