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个政治口号是好的。
然北方灾害颇多,兵灾颇多,南方却相对好很多,这时间线一拉长,就会导致北方恒弱,南方恒强的格局。
一旦大明皇权势颓,朝中掀起党争,那南方诸省的人,就会想尽一切办法,能不缴纳赋税,就不缴纳赋税。”
从解决建虏进犯危机,凯旋归朝之后,崇祯皇帝所做的一切,就从没有将重心,放到朝堂之上。
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要是不能遴选出一批可靠的英杰,叫他们到各处扛起担子,那大明的万钧重担,崇祯皇帝是扛不起来的。
既然朝中的那帮大臣,想要斗,那就叫他们斗,前提是不能影响到自己的谋划,要是影响到了,那就掰掰腕子。
从时下所处的境遇来讲,崇祯皇帝觉得自己所谋之事,是成功的,所构思的谋划,是正确的。
想解决大明的问题,除了维稳局势外,就是要积极地开源,积极地提升生产力,围绕这些核心而动,那必然能给大明蹚出一条新路。
第一百七十五章 大势(2)
“围绕北直隶所谋之事,时下唯有耐心等待了,叫时间来进行验证。”
崇祯皇帝的目光,沿着大明舆图,落到辽东那边,双眼微眯道:“想叫关内治下的谋划落定,叫大明初步摆脱财政危机,缓和阶层矛盾,稳定住整体秩序,那辽东就不能叫建虏一家独大。
皇太极,是个值得重视的对手。
眼下这个家伙,还没真正整合建虏八旗,代善、阿敏、莽古尔泰这些家伙,还分着不少权力。
不过等皇太极效仿明制,创设建虏官制,那不管是话语权,还是内部矛盾的化解,都叫皇太极占据主动了。”
努尔哈赤这个家伙,所创设的建虏八旗,是相对完善的耕战一体制度,这亦是建虏不断取胜的关键。
清晰的统治体系,高效的组织能力,明确的军功授赏……
简单明了的制度,造就建虏八旗尚武、敢战之风,甚至身处逆境之时,都能迸发出极强的斗志。
唯有打仗了,才能斩获战功,这样就能凭功晋升,得到地位和权势。
唯有打仗了,才能虏获财富,这样就能提升实力,得到土地和女人。
大明在辽东一直败,就是腐朽的军队体系,已然烂到根子上,就算想跟建虏八旗硬撼,那也不可能是对手。
大明军队越打越挫。
建虏八旗越打越强。
在这样一种战争态势下,使得大明高层,并没能觉察到建虏八旗的内部,所潜藏的风险和隐患。
“皇太极这个家伙,所谓的后金汗王,八旗共主,应该还是很憋屈吧。”崇祯皇帝露出笑意,继续说道。
“跟他平起平坐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时不时就会闹腾些事情,建虏八旗内部的争权夺利,同样也很严峻。
大明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
建虏汗王,亦非那般好做的。
不过辽东谋势的窗口期,真的不长了。
所定泛辽东的战略谋划,如若不能在近两年初见成效,真等到皇太极,废除和三大贝勒俱南面坐,仿明制,设内三院,六部,独揽政务,创乌真哈超,初步整合建虏八旗,那建虏的战争潜力,又相应增强不少啊。”
建虏八旗的崛起,绝非一蹴而就的。
建虏八旗说到底,就是一个奴隶主联合体,各旗的大小旗主,梅勒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就是实力不一的大小奴隶主。
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三人,在建虏八旗逐步崛起之中,分别起到不同作用,这才使得建虏,能身处比烂的时代下,最终成功捡漏,叫鞑清问鼎神州。
皇太极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精通权谋算计,知晓寻机削除异已,逐步巩固话语权,倚重汉奸走狗,叫建虏八旗逐步更变了性质。
特别是明确满洲之名,更改‘金’为‘清’的国号,这为日后甲申国难爆发,多尔衮逐步统领着鞑清,入主京城,征战南北,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否则建虏终究是地方性的小政权。
“辽前,皮岛,辽南,天津,登莱,山东这些地方,都肩负着各自的职责啊。”
崇祯皇帝伸手指向辽东,皱眉道:“叫辽前和辽南两地,逐步变成练兵地,叫李自成流窜建虏辖区,叫天津、登莱等地,逐步变成战备驰援区……
若是这一整体布局,能够真正形成,那才能钳制住建虏,对草原和朝鲜的攻略。
没有真正征服草原和朝鲜,那皇太极就会有后顾之忧,这样攻打大明的频率,包括出兵的规模,才会相应降低。
要是在此期间,能够将朝鲜这个藩属国,拉回到大明的阵营,那甚至都能谋划借道朝鲜的布局。”
凭借先知先觉的认知优势,叫崇祯皇帝针对建虏在辽东的叛乱,并不局限于某种平叛方式。
多方位的海陆联合作战,持续性的放建虏的血,延缓建虏对外扩张势头,挑起建虏内部矛盾,这才是王道。
既然短期内灭不掉建虏,那索性就把平叛期限拉长,一年一个平叛预期,磨,也磨死你个狗日的!
就时下的辽东局势,崇祯三年所定预期目标,都已然超额完成了。
特别是将祖大寿、吴襄调离辽前,叫孙承宗坐镇辽前,这叫群龙无首的辽东将门,陷入到混乱无序的态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