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后。
顾谨行夫妻两人领着俊哥儿进了宫。
五岁的俊哥儿人如其名,确实生的俊俏讨喜。进了椒房殿,磕了三个头:“侄儿给姑母请安。”
稚嫩的童音,透着几分奶气,偏偏一副严肃的大人口吻。
端坐在凤椅上的顾莞宁,不由得扬起唇角:“平身。”
俊哥儿利落地谢了恩,站直了身子。
顾莞宁不急着和顾谨行夫妻说话,先招呼俊哥儿到身前,含笑问道:“刚才请安说话,是谁教你的?”
俊哥儿一点不慌,挺着小胸脯说道:“父亲母亲都教导过侄儿。”
几岁的孩童,都喜欢做出大人样子来。却不知在大人们眼中看来,是多么的稚嫩可笑。
顾莞宁忍住笑,摸了摸俊哥儿的头:“俊哥儿果然聪明乖巧。”
俊哥儿被夸得满心自得,面上却做出宠辱不惊的样子来,故作沉稳地应道:“多谢姑母夸赞。”
实在是太可爱讨喜了!
顾莞宁目中满是笑意。
顾谨行和崔珺瑶也对视一笑。
站在顾莞宁身侧的阿娇阿奕早已按捺不住,各自扯了扯顾莞宁的衣袖:“娘,我们领着俊表弟出去玩耍。”
顾莞宁笑着叮嘱:“你们两个做哥哥姐姐的,可不能欺负俊哥儿。”
“我们又不是小孩子了!”阿娇阿奕异口同声地应道:“怎么会欺负俊表弟!”
三岁的阿淳口齿也愈发伶俐:“姐姐,哥哥,我也和你们一起去。”
阿娇阿奕口头上时常欺负阿淳,其实心里都很疼他,一起拉着阿淳的手,领着俊哥儿高高兴兴地出去了。
在殿内竭力做出小大人模样的俊哥儿,到底年纪还小,一踏出椒房殿的门,便释然地松口气。
……
顾莞宁听进耳中,不由得莞尔一笑,看向崔珺瑶:“大嫂将俊哥儿教导得极好。”
崔珺瑶含笑应道:“俊哥儿平日也算聪慧伶俐,不过,到了阿娇阿奕面前,不免就逊色几分。”
顾谨行笑着接过话茬:“阿瑶说这话可就太过谦虚了。在我这个当爹的眼中,俊哥儿是一等一的聪明可爱。”
崔珺瑶嗔怪地看了顾谨行一眼:“当着娘娘的面,亏你好意思这么说。”
顾谨行理直气壮格外坦然:“为何不好意思?本来就是实话。”
顾莞宁笑着打趣:“你们夫妻两个,闹腾了几个月,看来总算是和好了。我也能放下这颗心了。”
这一调侃,顾谨行厚颜受之,崔珺瑶却红了一张俏脸,略有些羞愧地应道:“是我不懂事,竟连娘娘也惊动了。”
顾莞宁温和笑道:“夫妻相处过日子,哪有不磨牙不吵嘴的。不过,一直僵持着总是不妥,也会伤了夫妻情分。大嫂能想通,便是再好不过了。”
顿了顿又道:“俊哥儿已经开蒙读书了吧!”
崔珺瑶定定神,张口答道:“是。俊哥儿从去岁便开蒙读书了。”
顾莞宁淡淡说道:“到明年,阿奕便有八岁。也到了选伴读的时候。你们若舍得,便将俊哥儿送进宫来,随阿奕一起读书吧!”
崔珺瑶既惊又喜,迅疾看了顾谨行一眼。
阿奕虽未正式被册立,不过,他是帝后的嫡长子,日后必会是大秦储君。他们的儿子若能成为伴读,日后自不愁没有好前程。就如今日的傅卓一般。
他们如何会舍不得?
顾谨行的眼睛也亮了起来,想也不想地一口应道:“多谢娘娘恩典。”
崔珺瑶这才张口谢恩:“只要俊哥儿有出息,我们自是舍得。娘娘这般提携俊哥儿,我们夫妻两个真不知该如何感激娘娘。”
顾莞宁深深地看了崔珺瑶一眼:“俊哥儿是我的娘家侄儿,也是阿奕的表弟。选他做伴读,是理所当然之事,大嫂不必谢我。”
“我出嫁数年,顾家二房如今空无一人。我只盼着顾家长房能齐心协力,真正撑起定北侯府的门庭。”
顾莞宁的目光,依然那般明亮锐利,仿若火烛,洞察她心中所有的揣度和不安。
这是在变相地向她保证,定北侯府的爵位家业都是长房的。顾莞宁不会倾向三房,也不会插手定北侯府内宅之事。
崔珺瑶心安之余,又分外惭愧,起身郑重地行了一礼,低声道:“是我心胸狭窄,一直以来误会娘娘了。”
顾莞宁淡淡一笑:“话说开了便好。世上没有圣人,为自己打算本就是应该的。大嫂有了俊哥儿,心中多盘算几分也是难免的。只是,别因小失大。”
“计较得过多,便失了人心。”
“三叔三婶俱是聪明人,三弟也年轻有为,日后自有好前程。他们不会觊觎大哥的世子之位,就算他们有此想法,我也绝不会纵容姑息。大嫂尽管安心。”
崔珺瑶满面通红,羞愧不已:“娘娘说的是。”
原来,她所谓的“隐忧”,早已被顾莞宁洞悉。
幸好她只在心中想想,从未对三房做过任何不该做的事。不然,今日还有何颜面面对顾莞宁?
……
敲打过崔珺瑶之后,顾莞宁看向顾谨行:“大哥今日特意进宫,想来一定是有什么要紧事。这里并无外人,大哥但说无妨!”
留在椒房殿中伺候的,只有陈月娘和琳琅玲珑三人。
她们三个,俱是顾莞宁的心腹。也都是出自顾家,确实不算外人。
顾谨行却道:“娘娘让她们三人先退下吧!”
顾莞宁略略有些错愕,却未多问,冲陈月娘等人点点头。待她们三个退下之后,殿内只剩下顾莞宁和顾谨行崔珺瑶三人。
顾谨行告了一声罪,然后走上前,凑到顾莞宁耳边,低语数句。
以顾莞宁的镇定,听了这番话之后,也有些震惊:“大哥,你说得可是真的?”
顾谨行敛容应道:“这等大事,我岂敢出言戏弄你。”
崔珺瑶也走上前来,轻声道:“千真万确。这些话都是我父亲亲口说过的。父亲也让我带话给娘娘,崔家永远忠心于皇上,忠心于大秦。皇上若有差遣,崔家儿郎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