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地说,这些英国穿越者在过去的两年里,也没有完全宅在科考站里不动,多少还是做了一些事情。
第一,是跟埃文河上游的凯尔特人村镇建立贸易联系,用新收获的土豆和科考站内富余的金属制品,向他们交换山里一个露天小煤矿出产的煤炭,然后用这些煤炭来做饭和取暖,以节省科考站内囤积的燃油;
第二,是跟附近几个从罗马帝国时代遗留下来的“文明势力”进行了交流,初步取得了他们的承认,并且达成了一个松散的“联合防御协议”,主要内容是共同抵御“野蛮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
第三,是跟偶尔从东边来袭的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战士,还有从西边海岸零星登陆的爱尔兰人海盗打了几仗,用致命的子弹狠狠教训了这帮残暴嗜血的野蛮人,基本保障了这块小小地盘的安全。
第四……虽然并非他们的本意,但“卡梅洛特”科考站的降临,还是给黑暗时代的不列颠带来了杀伤力更强的现代病菌和病毒,从而导致了一场可怕的一场大瘟疫——尽管根据这些穿越者的分析判断,应该只是一场普通的流行性感冒,但在这个愚昧无知、缺医少药,甚至没有基本卫生观念的黑暗时代,还是导致了数以万计的人们不幸死亡。即使是依附于卡梅洛特的农夫,也因此减少了将近四分之一。
——不知是为什么,这些吝啬的英国穿越者,似乎并没有向本时空的土著提供自己库存的消炎药品。
然后呢?然后就没有了!
没有大炼钢铁攀科技树,没有招兵买马驱逐蛮族,没有开疆拓土争霸天下,没有教化万众传播文明,没有打造船只出海经商;没有建立一个砖窑、一个炼铁厂,一个玻璃或陶瓷作坊;这帮英国佬甚至没有好好规划自己辖下那些凯尔特人农夫的村庄,只是发给他们一些工具。让他们自己随便找地方盖房子居住。
事实上,除了播种新型农作物,用得上金属农具,能够吃得上饱饭之外,“卡梅洛特城堡”统治之下的凯尔特农夫,论生活状态跟不列颠其它地方的凯尔特人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他们依然住在阴暗潮湿、滋生病菌和虱子的茅草屋和木板房里面,吃着用各种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倒成一锅放点儿粗盐煮成的糊糊;身上披着从家里带来的破烂麻衣和肮脏兽皮。还有穿越者们“赏赐”的麻袋和塑料布……
——尽管就连这样的生活,对中世纪欧洲的农夫们来说,都已经是可望不可即的巨大幸福了。
对于自己辖区内唯一的城市巴斯,这些懒惰到了极点的英国穿越者们,似乎也没有招揽人口、进行大规模重建,把它作为新王国首都的打算——尽管这座古罗马城市废墟的选址其实相当不错。既有河流环绕,便于运输和灌溉,四周又都是肥沃的旷野——而只是无所谓地把这片废墟丢给保罗神父,责令他修复古罗马时代的温泉浴室,供自己这些人在闲暇的时候过来泡澡。结果两年下来,巴斯城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保罗神父的地盘……虽然依仗绝对优势的武力,保罗神父在诸位穿越者们面前绝对不敢有什么坏心思。但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巴斯城十有会脱离领主的管辖,最终变成自由城市或教会领地……
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卡梅洛特的这些英国佬们在穿越之后的建设成就,还真是够失败的。
确实,在穿越两年多之后,卡梅洛特的这些英国佬们依然生活得十分宽裕,夜里有电灯、冬天有暖气、吃饭有香料,无聊的时候可以打游戏和看电影。上厕所也依然有卫生纸可以擦屁股——别看它不起眼,在如今的这个年代,你就是翻遍整个地球,也甭想从其它地方找出一张擦屁股用的卫生纸来——除了弹药有些紧缺之外,甚至就连女性成员使用的卫生巾和卫生棉条,在这个科考站里也还有不少库存……
在王秋他们看来,就连得到了大力援建的克里奥佩特拉女王。眼下日子过得恐怕都不如“卡梅洛特”科考站的这些英国穿越者们舒服。至少,她在亚历山大港的王宫里虽然用得上卫生棉条,拿着笔记本电脑看得上新番动漫,可是也依然必须忍受着摄氏四十多度的炎炎烈日。而没有空调的冷风可以吹……
而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进取之心,总是得过且过,根本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
事实上,作为一个穿越基地,“卡梅洛特”科考站不仅物资储备丰富,就连它降落的位置,也同样是得天独厚——第一、“卡梅洛特”科考站降临的温泉之都巴斯城,早已被盎格鲁撒克逊人烧杀成一片白地,随即又被残存的凯尔特人放弃,故而附近没有强大势力,让穿越者们不至于刚一落地就要跟别人开打。
第二、巴斯城附近的这片土地虽然在此时渺无人烟,但却又并非真正完全未经开发的荒野,而是曾经兴旺发达的繁华之地,其自然资源条件完全可以维持大量人口的生存。就连“卡梅洛特”科考站在附近开垦的农场,之前也并不是真正的荒地,而是曾经被罗马殖民者开垦耕种了几个世纪的熟地。只是在先前盎格鲁撒克逊人大举入侵,跟凯尔特人和罗马遗民打拉锯战的时候,整个巴斯城都被杀掠焚毁一空。而随着凯尔特人市民的纷纷逃亡,四周的田地自然也都被废弃了……
所以,当“卡梅洛特”科考站降临的时候,这些土地就相当于是被休耕了很多年,早已完全恢复了肥力。此外还附赠有罗马人遗留的灌溉沟渠,只要稍加修缮和疏浚,就能直接进行使用。
第三、巴斯城的附近确实没有什么强大势力,但距离大不列颠岛上残存的文明城镇也不算遥远,还位于连接着威尔士和康沃尔半岛这两大凯尔特人聚居地的交通要道上,想要招揽人口也比较容易。
事实上,对于一些被“卡梅洛特城堡”招揽过来开荒的凯尔特人农夫来说,他们自认为并不是背井离乡。而是在重返故土——有些人原本就是当年从巴斯城逃出去的——因此在心理接受上完全没有问题。
但是,在这么多有利条件的叠加之下,这帮人在黑暗时代的大不列颠岛上又折腾出了些什么成绩呢?
嗯,王秋在笔记本上初步归纳一下,“卡梅洛特”科考站在这两年多以来的奋斗成果大致如下:
一座豪华坚固的“城堡”,三四百公顷的田地,几个乱七八糟的破烂小村庄。一座只有一个神父和几个小侍童的教堂,一个利用埃文河水路不定期开张的沿河集市……还有一座从古罗马废墟的基础上,依托于教堂、集市和内河航路刚刚萌芽起来,在多年之后的未来可能会逐渐发展成形的“自治城市”……
这不就是一个典型的中世纪贵族领地吗?从社会组织形式上来看,连一点儿进步都没有好不好?
即使是从技术的角度上来看,这样的发展经营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由于文明的退化和冶炼技术的失落。在中世纪早期,欧洲人最缺乏的东西之一就是金属。由于数量有限的钢铁必须首先用在骑士们的刀剑和盔甲上,所以很多西欧农夫都只能用木犁来耕地,结果大大降低了劳动效率。
可是,尽管在距离巴斯城不远的地方就有煤矿和铁矿,而在科考站的电子图书室里,也有着记录各种原始冶炼方法的科普书籍。但生活在卡梅洛特的人们似乎从来都没有大炼钢铁的想法,只是用科考站内富余的金属制品,给辖下的凯尔特人农夫打造了一些简陋农具,或者用于跟其它势力进行贸易交换。
这样一来,等到穿越者们离开或死去,这个小小的迷你王国又会再一次退化回石器时代……
总之,如果是一个穿越者孤身穿越到中世纪黑暗时代,能够白手起家鼓捣出这么一份家业来。那么确实是很值得竖起大拇指夸赞一番;可现在的情况却是几十个穿越者带着一座物资极度丰富的南极科考站穿越过来,折腾了两三年却只搞出了这么点儿明堂……这样就让人觉得很失望了。
这样一来,在得知了这帮英国佬近年来乏善可陈的表现之后,王秋都快要拍桌子骂娘了——守着这么一个储备丰富的穿越基地,身处于这样一个风云激荡的历史大时代,却只占了巴掌大小的一块地盘,当上了一个村长级诸侯就心满意足……你们能不能别浪费了这么好的基础条件。也给我稍微有点儿追求啊?
于是,在初步了解过情况之后,王秋就在心中给这帮英国佬打上了“败家子”和“窝囊废”的标签
——————————————————————
然而,等到王秋在一间小会议室里。单独会见了刚刚被推举出来的“亚瑟王”,跟这位大学未毕业的同龄人进行了一番长谈之后,才愕然得知,“卡梅洛特”科考站之所以在穿越到黑暗时代之后一直无所作为,也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确实有人提出过一些宏图大计,但光是在内部就没法统一思想。
原来,在集体穿越到了中世纪黑暗时代初期,罗马帝国刚刚崩溃的不列颠,并且开垦了几片田地,收罗了一批农奴,初步解决了生存危机之后——事实上,所谓的“生存危机”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他们即使一直缩在科考站里闭门不出,科考站内的燃料和存粮,也足够这一小拨现代人坚持到虫洞出现的时候——这些安稳下来的英国人,就对自己的身份定位产生了极大的困惑。
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就是一个问题,我们到底是谁?
嗯,在跟着“卡梅洛特”科考站一起穿越过来的成员之中,除了少数几个外国移民和苏格兰人之外,他们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说英语,信仰上帝,曾经趾高气扬地制霸欧洲,用舰队、枪炮和工业文明殖民全球、“教化万邦”,迄今还留下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英语国家……
咳咳。似乎有些扯远了。言归正传,总之,除了“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公民”这个法律概念之外,他们对“自己人”的身份标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基督徒,二、盎格鲁撒克逊人,三、文明人,四、说英语。
然而。在公元500年前后的大不列颠岛上,却根本找不到同时符合这四个属性的族群。
——继承了罗马文明的凯尔特人,说的是凯尔特语和拉丁语,他们的语言文化最终都将会在英格兰王国的时代消亡。而说古代英语的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却依然处在原始氏族社会,并且如此的残暴、野蛮和愚昧——他们信奉着用活人献祭的德鲁伊教。崇尚暴力,把战争与劫掠看做是一种荣耀,把劳动和种田当成是无能的表现;除了少数贵族之外,绝大多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依然不知婚姻为何物,仿佛马和驴一样放荡地胡乱交媾与生育,部族里小孩往往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这样的祖宗还真是让人深感压力巨大。
而且,在罗马帝国时代建立的不列颠基督教会。将会在蛮族入侵的狂潮之中,被野蛮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几乎完全摧毁,只是在威尔士山区残留下少量的修道院,使得大不列颠岛从此脱离上帝的荣光。直到两百年之后,那些变得文明起来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才会逐步皈依基督教,再一次让这座岛屿归属于上帝。
总之,在此刻的大不列颠岛上。凯尔特人是文明人和基督徒,盎格鲁撒克逊人却是野蛮人和异教徒。
凯尔特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之间的战争,是一场同时关系到信仰、文明和民族存亡的残酷拉锯对抗。
于是,一边是作为文明人和基督徒的凯尔特人,一边是说英语信异教的盎格鲁撒克逊野蛮人——英语的直译就是“盎格鲁语”——“卡梅洛特”科考站的现代英国穿越者们,到底应该把谁看做是自己的同胞?
对于他们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深感纠结的难题。
由于在理智上实在无法接受跟一帮异教徒和野蛮人为伍。所以,经过梅林的一再劝说,“卡梅洛特”科考站的诸位穿越者们经过投票表决,最终在阵营站队上。选择了相对文明一些的凯尔特人。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不列颠基督教会的牵线搭桥,向四周的“文明人”邻居们馈赠了一批漂亮的瓷器和玻璃器皿,还有更加实用的现代刀具和铁锭(在狂风呼啸的南极冰原上扎营时用的压舱石,但在气候较为温和的大不列颠岛上显然没有这个必要),赢得了附近几个凯尔特人和罗马遗民聚居地统治者的好感。同时又在一次讨伐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者的战斗之中,用自动步枪和枪榴弹发射器展示了一番武力,震慑了某些贪心不足之辈。在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的软硬兼施之后,穿越者们跟他们建立了一个松散的军事同盟协议,让卡梅洛特得以在这个崇尚暴力的黑暗时代扎下根来……但也仅止于此了。
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忘记,对面那些蒙昧野蛮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异教徒,才是跟自己血脉相连的真正祖先,才是最早那一批说英语的人——虽然古代英语和现代英语的差距确实有点大,但还是同一种语言。
更何况,“卡梅洛特”科考站的其它囤积物资倒是非常丰富,偏偏弹药的存量却非常有限——虽然为了应对阿根廷在南极地区的挑衅,伦敦国防部把这支陆军小部队派驻到了英属南极领地的“卡梅洛特”科考站,但根本没有谁真的认为会在南极爆发一场地面战争,而是普遍将其视为政治作秀。所以,这些英军士兵携带的全部弹药,也就是随身的一个基数而已,只要稍微打上几仗就用完了。
这样一来,为了自身的安全,这些英国佬最终确立了一条得过且过、消极避战的保守主义总路线。
——没有了改造社会的远大理想,放弃了征服世界的雄心壮志,失去了传播文明和信仰的使命感……在丧失了一切积极主动性之后,这些现代英国人在中世纪黑暗时代的全部人生目标,也就只剩下坐吃等死,能活一天是一天,同时期待着连接现代世界的虫洞尽早出现,好让大家得以解脱了。
总的来说,他们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是开拓进取的殖民者,而是把自己看成了等待救援的荒岛鲁滨逊。(。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