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
两位圣阶强者各自激发出了大招,碰撞之间所携带的能量仿若一枚大口径的榴弹炮,所到之处尽皆废墟。
这种威力别说杨秀清没有看到过,就连华雄也是第一次见。
等到尘烟散尽,在场的众人也第一时间看清了场上的形势。
仅是初看,便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只见原本用石木堆积起来的房屋早已不见了“踪影”,有些废墟甚至被甩到了十余米远,而地上,也顺势留下了一个半米深的巨坑。
“这真是人力所为?”
不同于在那里独自愣神的杨秀清,一旁的华雄则是面露惊恐之色,在发现躺在地上如同血人一般的高长恭之后,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快为高将军服用延龄草!”
实际上不用他说,早就有人为其服用了。
不过华雄也知道,这延龄草虽被誉为神药,但真实的药效并不如传说中那般传奇,也是要分人的。
如果是普通人,自然可以发挥出绝大的作用,就算重伤濒死,也能救过来。
但若是身体素质更高的武将,药效就要打折扣了,更别说是贵为圣阶强者的高长恭。
想到高长恭有可能身死,华雄的身上也散发出了惊人的杀机!
此时看着大口喘着粗气,就连站立都有些不稳的洪秀全,直接是拿起长刀向其脖颈处砍去。
刀光剑影之下,大量的鲜血喷涌在其身上。
与此同时,这位在华夏历史上极为名气的人主,也在此刻失去了生命。
手里拎着洪秀全的尸首,华雄一边吩咐军卒将已经无法动弹的高长恭带回九黎城,一边又对着一旁的杨秀清点点头,这才大步往城外走去。
——
另一边,杨秀清在看到华雄等人的身影逐渐消失之后,眼眸中也闪过了一丝感激。
虽然仅仅是初次见面,但这几人给他留下的印象却极深。
如果不是高长恭最后关头的舍命相拼,此时的他早就已经身死了。
站在原地看着破败不堪的东王府,杨秀清挥手将赶来的侍卫招来,开口说道:“收拢兵马,去西王府!”
西王府是萧朝贵的居所,当初在被洪秀全软禁之时,此人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除了没有领兵包围,其他能做的更是一个不落。
如今大权在握,自然是不能放过。
整整五万嫡系部队仿佛脱缰之马,用近乎疯狂的手段“攻入”了西王府。
也许是为了给李子木留下个好印象,杨秀清并没有斩尽杀绝,仅仅是将萧朝贵斩首,至于其家属,则是被赶出了平武县城,任其自灭。
而在诛杀萧朝贵以后,杨秀清下一个目标正是南王冯云山!
这人和洪秀全居同里,从小便是同学,关系极为要好,算是绝对的铁杆。
只是因为在前世的时候死的太早,并没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战绩。
这次前往南王府,杨秀清倒也不会直接诛杀。
冯云山忠勇才德兼备,器度也是不凡。
虽然是天王的铁杆支持者,但却可以明事理,在软禁一事中,也能够站在中立的位置上,算是非常难得了。
——
南王府。
在下令将整座府衙包围之后,不一会,便有一位气度不凡的男子走了出来。
此人约有三十许,面如满月,尤其是一双眼睛,更是明亮异常,令人一看就心生好感。
对于这位年长自己几岁的“前导副军师”,杨秀清实在是下不起狠手。
当初拜上帝会在密谋起义时,洪秀全称天父第二子,冯云山称天父第三子,而他自己仅称天父第四子。
在一开始,他的地位是不如对方的,更别说此人还是洪秀全亲封的前导副军师,也就是第一副军师(太平天国的政体主要是以天王和军师共同构成,天王为最高元首,临朝不理政,政务由军师负责)。
换句话说,他们这些人都是跟在冯云山后面做事的。
从紫荆山区创建拜上帝教开始算起,一直到金田起事甚至是东乡建国。
在这极为关键的数年时间里,冯云山都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后来的军师权位被“帝婿”萧朝贵和他自己给夺走了。
每念于此,他的心里还是有些愧疚的。
所以他可以毫不犹豫地击杀萧朝贵,因为两人算是同一个类型的人,天生就有些相斥。
至于冯云山,则完全激不起敌意来。
此时看着这位气势不凡的南王,杨秀清面带笑意,开口说道:“南王可愿降?”
“可是降你?”
“并非如此!我只是奉主公之命前来行公事,不敢自称人主。”
“愿降!”
听到这里,冯云山也不扭捏,直接是降了。
“嗯?南王你……”没有想到事情会如此顺利,杨秀清不禁有些愣神,竟一时语噎。
“可是好奇我如此痛快?”
“还望南王可以明言。”
“明言却不敢当,仅仅是一些感悟,或者是不想死在这里,就在不久之前,我的脑海里突然多了许多信息,有些甚至是我从未经历过的,这里面就包括了东王你的遭遇。”
一声轻笑,冯云山站在原地看着一脸错愕的杨秀清,开口回着。
——
“果然如此!”
一声轻叹,杨秀清在听到这话之后也就不再多言,当初他是因为在天王府受辱,这才“觉醒”了前世的记忆,而冯云山应该也差不多。
有可能是在洪秀全身死之时,也可能是在其他的时候。
不过这都不重要,此时在“说服”了冯云山之后,整个平武县便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止主公完成统一大业。
想到这里,杨秀清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石达开的面容,心里也有着遗憾。
“只是不知亚达会做出何等抉择。”
实际上在他收拢军卒的时候,石达开便领着数万心腹离开了平武县,至于去了哪里,他也不清楚。
而且从内心深处,他还是希望石达开能够投向九黎城的,两人知根知底,对于石达开的才干,也是颇为佩服。
更难能可贵的,还是此人对待百姓民生的态度,完全称得上“义”之一字,在“前世”,更是被民间尊为“义王”。
如果能够得到他的效忠,绝对会对主公的大业起到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