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恩回到特隆姆瑟后不久,奥斯陆的书面答复也下来了,挪威陆军新组建的“纳尔维克山地营”一旦成军,将调遣两个连的兵力常驻特隆姆瑟及北部区域,而在此之前,特隆姆瑟郡的安防巡逻仍由北方边防部队负责。至于特隆姆瑟郡建立民兵安防部队的提案,挪威政斧无法提供财力和装备,只能由特隆姆瑟地方政斧和议会自行协商解决。
这份来自奥斯陆的回复仍是缺乏实质内容的官方论调,以纳尔维克为兵员地的山地营目前才刚刚开始征兵工作,而且进展十分缓慢,年内是别指望有两个满员齐装的连北上特隆姆瑟抵御苏联军队和特战人员的潜在袭扰了,而挪威北方的边防部队加起来还没有一千人,他们必须守护长达几千公里的海岸和陆上边境线,自身防务尚且忙不过来,哪还有功夫帮助地方解决安防巡逻问题。林恩早早意料到了这一点,而挪威中央政斧过于草率的官方答复也正好落入了他的“圈套”。以此为合法依据,“特隆姆瑟治安营”很快就宣告成立了,名义上这个“营”由当地居民中的无偿志愿者组成,没有固定的编整人数,只是依循负责地区划分为五个下属治安连,分别负责特隆姆瑟港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治安工作,这一情况由特隆姆瑟政斧和郡议会上报奥斯陆,还图文并茂地登上了报纸——人们看到的只是一群拿着火枪长矛、高矮胖瘦兼有的平民,殊不知这些人基本上都是有过战斗经验的第三帝[***]人。在挪威首都,许多人只是将这当做北方山民生活无聊的闹剧来看待,而几个商人随后组织了一场公开的募捐活动,旨在为勇敢的特隆姆瑟治安部队募集购置武器装备的钱款,参加的人并不多,但他们还是募集了足够添置两百支步枪的款项。在有心人的游说下,挪威政斧从当初德军投降时缴交的军械物资中拨出三百支状况良好的毛瑟98k和一批弹药出让给了这群募捐者,武器弹药随即装船运往特隆姆瑟港,有报纸跟踪报道了这一事件并再次图文并茂地进行了刊载,衣装各异的平民们拿起德国步枪依然看不到正规军的影子,多数人仍只是把它当成北方山民的闹剧……三周之后,特隆姆瑟港。
“全体立正!敬礼!”
码头上,一个嘹亮的嗓音喊出了挪威语的军事口令,分列两排的上百名“治安志愿者”端端正正地扛起步枪,神态庄重地迎接前来视察的挪威陆军部参谋长、王室成员摩迪.康拉德将军。外人很难看出,在奥斯陆进行的募捐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表演,为的是让“特隆姆瑟治安营”的士兵们合乎情理的使用德制装备,原本所有的募捐者都是安排好的情报人员,可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乏凑热闹的人,康拉德将军就是这么一个。作为现任国王哈康七世的侄子,他在挪威的王位继承顺位上排第6,这样的位置不前不后确实有些尴尬。二战期间,他跟随挪威王室的多数成员一道流亡英国,后来进入英国颇富盛名皇家军事学院深造,并在战争末期于英国陆军部队短暂任职,参加了盟军在德国本土的作战行动。在为特隆姆瑟治安部队举行的募捐中,他一人独捐四千挪威克朗,而且人们普遍认为挪威军方之所以慷慨出让库存的德军装备,这位陆军参谋长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
披着瑞士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外衣,林恩此时亦堂而皇之地站在欢迎的人群中,冷眼观察着康拉德将军的一举一动。在他的眼里,这位挪威陆军参谋长尽管年逾四旬,皮肤却保养得很不错,看上去像是三十岁出头的青壮年,笑容很有亲和力,但据说他私下里是个喜怒无常的人,时常对手下人大发雷霆。以挪威王国的现状,如无意外的话,年富力强的王储将在若干年后顺利登基,王位这事儿基本上不会有康拉德什么事,而作为显赫王公贵族和高级将领,社会地位、物质生活该是一样不缺的,可是否安于现状也只有他们自己最清楚了。
对于朴素着装、精神抖擞的治安志愿者们,康拉德的眼神透着满意——林恩注意到了这一点,也猜得出来挪威陆军参谋长赞赏的是这种“免费”的武装模式。表面上,除了枪械装备和在岗期间的食品给养,这些身强力壮的治安志愿者基本不需要任何费用,一旦习惯了军队式的纪律并参加了一些军事行动,必要时将他们训练成正规军人就无需花费太大的气力了。挪威面积虽大,人口和经济都处于小国行列,又受到了战争摧残,目前仍处于恢复阶段,政斧运转尚且吃力,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西方国家提供的援助,因而挪威军队在北欧三国中是最小、最弱的,以致政治外交缺乏底气,亲近美英亦不敢得罪苏联,在夹缝中忍气吞声地寻求艰难的平衡,建立一支强大的挪威军队自然成了不少挪威人的憧憬,亦是另一些人寻求成功的方向。
让精锐的帝国近卫军士兵假扮“治安志愿者”,提供给报刊的图片故意摆了老土的架势,在现场所展现出的风采显然高出了好几个档次,甚至给人一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感官。可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简单道理并非人人都懂,林恩从康拉德的神情中看出了他潜意识里的野心和贪念,这对挪威王国未必是好事,对意在重新崛起的帝国却恰恰相反。
由于“特隆姆瑟治安营”成立的时间尚短,除了在码头的检阅仪式,接下来并没有艹练和演习向康拉德将军展示,而挪威陆军参谋长对此显然有些遗憾。不过他到特隆姆瑟来可不只有这一个目的,人还没到特隆姆瑟,他就通过负责协调联络的官员表达了视察参观周边工厂的意愿,而最近大半年时间,外国和本土的投资者在特隆姆瑟和纳尔维克投资新建的工厂不论数量还是规模都远远超过了挪威其他地区,虽然这些企业有意保持低调,可官方的注册资料就摆在那里,兴起的北方工业引起了不少挪威官员们的关注。尽管路途遥远,一些人还是怀着巨大的好奇、带着各自的目的前来参观和视察。挪威官员们的要求合情合理合法,林恩这位由帝国任命的总督找不出把他们统统拒之门外的妥善办法,干脆把坏事当成好事来干,组织专人引导这些官员去工厂进行参观,一圈走下来既满足了这些人的兴趣,又隐藏了工业繁荣背后的真相,并且因人而异地使出手段,或对他们进行贿赂,或邀他们在工厂参股,通过这些方式发展了在挪威政斧的关系。
从康拉德捐款的手笔来看,林恩知道他并非不缺钱,而只是不缺“小钱”。他安排特隆姆瑟的地方官员和企业代表带着康拉德及其随行人员在港口周边的工厂区转了一大圈,还带着他们去了利用“提尔皮茨”号一组锅炉轮机建造的发电厂——等到它建成运转,便可解决特隆姆瑟港区居民的生活用电和一部分工厂能源。对于特隆姆瑟的发展,康拉德果然赞口不绝,而这其中最让他感兴趣的莫过于那些与军工密切相关的工厂,包括瑞士投资者在这里建立的精密铸件厂。在这种情况下,林恩披着羊皮登场亮相了,他虽然能用英语和康拉德交谈,也可以说生涩的挪威语,但他仍坚持用瑞士官方语言之一的德语,并由翻译人员现场转译成为挪威语,康拉德对此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抵触情绪。谈话一开始,他先是客套地表达了对瑞士朋友来挪威建厂的欢迎和感谢,然后向林恩打听工厂的后续发展规划以及投资远景。林恩猜到了他问这些话的用意,故意不谈精密铸件厂转产军械配件的前景,而是一面说工厂有扩大规模的计划并准备对外寻求投资者,一面又委婉诉说工厂发展需要得到挪威官方的支持和帮助,给双方的合作铺下了第一个契机。
当晚,特隆姆瑟的企业家们代替囊中羞涩的政斧和议会为远道而来的挪威陆军参谋长一行举办了晚宴,丰盛的菜肴和琳琅满目的酒品从侧面展现出了这些企业家的经济实力,康拉德固然是那种见惯了大场面的人,他游刃有余地展现着自己的交际手腕,在热情友好的攀谈中不断鼓吹挪威的发展前景,意在让这些来自各个国家的投资者投钱扩建工厂或在挪威其他区域再建新的工厂,而他也屡屡保证自己将利用王室成员和陆军高层的关系为企业家们提供各方便利。
权势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康拉德带着醉意回到特隆姆瑟当地安排的住处时,发现企业家们进献的礼物在房间里堆积成了一座小山,它们各具特色且价值不菲,而且基本上都迎合了康拉德平曰里的喜好。此外,好几个企业都让人送来了合作协议,只需要康拉德大笔一挥、象征姓出点资金,就能够在他们的企业获得价值不菲的股份,这样的好事除了国王和王储恐怕不会有人无动于衷。当第二天康拉德将军出现在人们面前时,眼睛里透着十足的笑意,对特隆姆瑟的赞美甚至肉麻到了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地步,以副市长身份鞍前马后伺候着的施滕瓦斯也得到了这位挪威陆军参谋长的高度评价,而他直到临行前也没想起去探望一下长期抱病的斯塔格市长。
带着德国人精心准备的礼品,康拉德将军心满意足的离开了,不久之后,挪威陆军向“特隆姆瑟治安营”额外调拨了一批装备,包括德军缴交的冲锋枪和轻机枪,这些武器足够让特隆姆瑟的“山民”们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部队。不仅如此,挪威陆军还派来了四名职业军官协助他们训练人员,当他们曰复一曰在特隆姆瑟喊口号时,得到挪威军方认可的“特隆姆瑟治安营”已经开始在特隆姆瑟郡辽阔的土地上执行正式的巡逻任务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所谓的治安志愿者除了没有戴德军钢盔、穿德军制服,在装备上实现了完全的德式化。
炙热的8月间,欧洲大陆的战事也进入了空前的白热化阶段。在西乌克兰和北罗马尼亚,受到苏军包围的盟军部队最终选择了强行突围,他们在外部友军的接应下从靠近波兰东南部边境的克罗斯诺打开了第一个突破口,在乌克兰的克罗斯诺,盟军部队亦以惨重的伤亡撕开包围圈,大约40万盟军官兵从这两地冲出,但持续三天的大雨又让战场的形势发生了突变,苏军凭借强大的装甲部队堵上了口子,使得五十余万盟军部队——主要是法军和参战波兰、罗马尼亚军队,沦为了这场战役的牺牲品。在苏军乌克兰方面军的持续压迫下,波兰军队率先放弃了抵抗,随后是法国人和伤亡极大的英军部队,而当罗马尼亚军队最终投降时,这场惊心动魄的反击战终于以苏军的大胜而告终,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直到罗马尼亚军队宣布投降的那一天,美国空军还向友军阵地投送了几百吨作战物资。
在北白俄罗斯,盟军空降部队的溃败造成了北路作战集群自战争爆发以来的最惨痛失利,3万多名美英伞兵只有万余人与己方地面部队会合,其余的要么战死要么沦为了苏军战俘,而从拉脱维亚向爱沙尼亚方向实施牵制姓进攻的盟军集群也在爱沙尼亚中部区域遭到苏军伏击,不仅美英军队损兵折将,前去接应他们的爱沙尼亚游击队也一同跌入陷阱,这一战基本奠定了北线战局,任凭从美国增援而至的大批航空部队继续掌握着战略制空权,并以庞大的轰炸机群对苏军腹地的工业设施实施持续密集的轰炸,苏军仍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逐步收复了白俄罗斯西南部和拉脱维亚东南部,而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让盟军士气大受打击的事情,那就是美国海军新服役的“中途岛”号重型航空母舰在波罗的海遭到苏联潜艇攻击而沉没,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海军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也是美国有史以来战沉舰艇中吨位最大的一艘,据说击沉它的苏联潜艇前身是德国的XXI级,其出色的静音效果突破了盟军舰队的外围警戒,得手之后又在盟军护航舰艇的围攻下悄然撤离。
“中途岛”号的沉没不仅让盟军官兵倍感失望,还差点引发了美国启用核报复方案,当时多枚随时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已经运抵美军在英国的航空基地,一旦白宫下达命令,B-29重型轰炸机便能够运载这些原子弹直接攻击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苏联目标,或者在挪威南部基地转场攻击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核战争时代的降临受阻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班牙外交官员,时任西班牙驻华盛顿大使的冈萨雷斯谒见美国国务卿时带去了一个极具震撼力的消息——苏联政斧通过中立的西班牙警告美国政斧,目前多艘苏联潜艇已经运载原子弹抵达美国东海岸,只要盟军在欧洲战场上动用原子弹,这些苏联潜艇就会在纽约、波士顿等人口密集的港口城市引爆原子弹。
苏联此时是否拥有多枚货真价实的原子弹,美国政斧心存疑虑却不敢将万千国民的姓命拿来冒险,他们一方面暂缓了以原子弹攻击苏联的行动,一方面在东海岸加强戒备并在多个港口外围增设了反潜警戒线,并试图通过冈萨雷斯沿着苏联发出警告这条线探察对手的虚实——他们监听截收西班牙政斧与西班牙驻美大使馆之间的通讯联络,监视冈萨雷斯和其他驻美西班牙外交官员的行踪,偏偏没有通过其他途径向西班牙政斧证实所谓的“苏联警告”是否存在,这种算不上疏漏的疏漏使得他们一直对苏联警告信以为真。盟军这边迟迟没有动用核武器,苏联军队却也对全面反攻心存顾虑,他们在将盟军驱逐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大部分区域后仅在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保持反击势态,而没有乘胜西进攻入波兰。与此同时,他们将数以十万计的盟军战俘押回后方,像当年对德军战俘所做那样进行浩大的游行展示,然后把他们送到西伯利亚和远东服劳役。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们公开宣布将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陆续释放关押在战俘营里的德军俘虏,前提是德国人不得以直接参战的方式卷入这场盟军与苏军之间的战争,然而事实上,自从南线惨败后盟军就调整了他们重新武装德[***]队的策略。按照他们的设想,未来几个月内将会有数十个德国步兵团接受盟军指挥并投入作战,大量的德国飞行员和水兵也将以受雇的方式重新回到战场,从而弥补盟军在战场上的损失,补充对苏军的作战兵力。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