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院对新型蛟龙舰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尤其是新型的氢聚变引擎。在有工质的状态下,新型引擎只需要两年时间,就能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三十。
不过有工质状态燃料消耗也是非常的惊人。战舰上的燃料不足以应付如此高的减速。
所以有工质状态最高只能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三十。使用无工质状态却可以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七十。
只是时间成本太过夸张。需要一千年才能做到。所以性价比最好的还是使用无工质和有工质组合加速法。
只需要五十年就能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五十。这个速度虽然并没有之前华夏号的速度快。
但却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加速方法了。当然。蛟龙舰的底部还有一个核弹加速舱。
如果真的有必要。还可以不计成本进行核弹加速。只是华夏号之前加速减速将飞船上的核弹消耗的差不多了。
现在正在重新储备。起码还没有奢侈到都核弹来加速的地步。……测试完新型氢聚变引擎。
科学院又对新型武器系统进行了测试。蛟龙舰的新型激光武器和新型能量炮已经被全面升级。
更重要的是新型动能武器。因为现在蛟龙舰厉害的地方是速度。凭借着自身的高速度。
动能武器威力也变得非常的惊人。尤其是全新的电磁弹射系统。可以将飞船自身的动能。
转换成更高的出速度将武器弹射出去。随着电磁系统的更新。小型电磁装置可以产生密密麻麻的弹雨。
轻松的将一颗小行星击成碎末。而且电磁主炮的威力更是惊人。几乎一下就能将一颗百公里大小的小行星击的四分五裂。
不过这些威力都是在极高速度下凭借惊人的动能产生的。在低速状态下或者同速下还是不可能有这种威力的。
测试的还有新型的战斗机和机甲。不过眼下机甲还属于地面作战的装备。
……苏翰这个时候决定派出探测器对囚牛d2卫星进行测试。虽然龙族现在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三百多万。
但距离完成任务一百亿人口,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问题是拥有一个百亿人口族群。
苏翰起码要拥有一个地球那么大的星球才是。而且环境也要非常的好。
起码在囚牛c南北极地区想搞出一百亿人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苏翰最大的希望放到了囚牛d2卫星上了。之前科学院已经对囚牛d2卫星进行了前期探测。
囚牛d2卫星上的海洋酸碱度。比地球上的海洋要高的多。如此高的酸碱度人类当然是无法承受了。
不过提纯以后使用还是没问题的。不过由于囚牛d2卫星的公转轨迹,时不时的会受到囚牛d行星的拉扯,所以星球上的海浪十分的巨大。
哪怕是浪小的时候也有数百米。浪大的时候都有上万米。哪怕是珠穆朗玛峰放在这也不够一个大浪的。
更重要的是巨大的潮汐拉扯里让星球表面风暴几乎是一刻也不停止。这也是为什么苏翰宁可选择环境更加恶劣的囚牛c也不选囚牛d2的原因。
……不过现在不能用不代表未来不能用。想要完成百亿人口的帝国。哪怕是建设超级水下城市也是可以考虑的。
……几台特种飞行器顶着风浪。进入了囚牛d2。飞行器将数台无人潜水艇和信号标丢入了水中。
信号标会把潜水艇收集到的实时讯息传送回华夏号。……科学院的探测大厅内。
几乎所有的学院高层都在。苏翰当然也在。大屏幕上显示着几台无人潜艇收集到的视频画面。
无人机控制员分别向着不同方向释放着主动探测信号。不过整个海底寂静无声。
似乎什么也不存在一样。……无人潜艇分别向着不同的方向前进。大约前进了一百多海里。
其中一台潜艇忽然发现一个巨大的阴影出现在前方。潜艇靠了上去。这是一个体型数百米的巨大蓝色六角星静静的悬浮在水中。
蓝色六角星的身上悬挂着一条条的细线。在水中不停的摇曳看起来十分的神秘。
柳条从中有一条条半透明的鱼状生物在柳条一样的触须当这种间不停的穿梭。
学院众人见状都露出了点兴奋的表情。
“快看!这东西居然是活的。太好了!我们发现外星生命了!”
“奇怪!这么大的东西,为什么声呐和雷达都没有显示呢?”有人看了看大屏幕上的数据道。
其他人自然也是一头雾水就。戴常兴命令操作员让无人机凑的更近一点。
无人机靠近后。苏翰道:“打开声呐和雷达试试看。”无人机控制员急忙打开了声呐和雷达。
声呐滴滴的声音和强磁讯号传了出来。几乎就在声呐和雷达讯号出现的同时,那些半透明状的鱼形生命,似乎忽然被打扰到了一样,纷纷转头向着六角星冲了过去。
最后全都进入了六角星的身体。六角星依旧是一动不动。仿佛半点感觉都没有。
“好奇怪!那些鱼哪去了?”
“应该是潜水艇开声呐雷达吓到它们了吧!”戴常兴道:“理事长!声呐和雷达都检测不到这东西。红外探测也没有讯号。这东西几乎没有温度!”苏翰道:“加大声呐和雷达讯号。靠近一点看看!”无人潜艇加大讯号,同时继续靠近六角星。
不得不说几百米大的家伙。近距离看还是非常壮观的。只是靠近才看出来六角星的身上有一个个的洞口。
密密麻麻的看上去十分的恶心。大部分人都有密集型恐惧症。对这类场景自然是非常的不习惯。
不少人主动的避开了自己的视线深呼吸了一下。苏翰则是面无表情。在他看来这东西无非就是长得丑一点而已。
戴常兴道:“加大讯号依旧没有反应。虽然不知道原理,但不排除这东西,能吸收各种能量。”苏翰道:“剪下一点这东西的身体组织,拿回来研究一下。”